针对肿瘤寒湿证型患者,中医运用温阳法辨证施治,能改善患者症状,提升生活质量。中医经典《素问・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”
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陈中刚主任指出:肿瘤寒湿证型患者常表现为肢体畏寒、腹痛喜温、大便溏薄、舌淡苔白腻等症状,根源在于体内阳气亏虚,寒湿之邪乘虚而入,凝滞气血,胶结为瘤
陈中刚主任进一步解释道:阳气如同人体的 “小太阳”,温煦脏腑、推动气血运行,阳气不足则寒湿内停,为肿瘤生长创造条件,因此,“温阳散寒” 是治疗此证型的关键。在临床实践中,陈中刚主任常以附子、干姜、肉桂等药材为基础,配伍健脾利湿之品组方。附子被誉为 “回阳救逆第一品药”,能大补元阳、驱散沉寒;干姜温中散寒,与附子相须为用,增强温阳之力;肉桂引火归元,温通经脉;再搭配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,从根源上改善寒湿内蕴的体质。全方共奏温阳散寒、健脾化湿之功,既削弱肿瘤生长的 “土壤”,又提升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许多肿瘤寒湿证型患者在接受温阳法治疗后,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。畏寒肢冷、腹痛等症状减轻,食欲和体力逐步恢复,精神状态也好转。陈中刚主任强调:中医温阳法治疗并非单纯针对肿瘤病灶,而是从整体出发,调节人体阴阳平衡,改善内环境。通过持续的温阳调理,患者正气得以恢复,寒湿之邪渐散。